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。辄:就;咎:怪罪,处分。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。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。出自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成语出处【典故】:
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"宫市"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上一篇:冲缸
下一篇:鲁庄公
相关文章
1883
06月22日
亚字加一笔是什么字
信球八叉
僵尸讲的是什么
二棉
武则天的孩子
最新文章
pp1
三个字的花名
与繁体
重低音耳机
rngm
郭德纲电影
热门文章
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
双层彩虹
宜春在哪个省
好词好句手抄报
张译新剧
脑袋读音